吳利,寧波市林業鄉土專家、寧波市花木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寧波園林界的專家們都稱他為吳工,對他十分尊重。他是安徽農民出身,在上海、寧波從事園林工作26年,通過刻苦自學鉆研,已經成為了一名園林行家。他對江浙地區鄉土樹種頗有研究,擅長根據植物特性因地制宜應用到園林綠化工程實施中,兼顧種植美觀與植物后期養護,以花、形、色、果、香為選苗基本標準進行組景、造景;先后在多個大型節慶花卉節點布置及房產項目:2010年中國(鄭州)綠化博覽會寧波園、寧波市行政中心市政景觀工程、世紀大道延伸段綠化工程、云龍高速出入口綠化提升改造工程、沿海中線沿線綠化工程、橫溪郢城大道綠化提升工程、江蘇白馬湖環湖綠化工程、東錢湖馬山濕地整治工程、環東錢湖節點工程、鄞州公園二期建設工程、首屆中東歐博覽會環境保障項目和2020年——2021年國家領導人來甬考察環境保障項目等數十個重大項目中擔任技術負責,在育苗選苗、現場定位、放樣、種植、養護等環節發揮專業技能,并且出色完成項目任務,在業內和社會產生良好影響。
2022年,因為吳利豐富的植物學、生態學和植物分類學等知識,他被中國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學專家陳劍平極力推薦為“寧波市林業鄉土專家”。同時,吳利還成了居民心中最靠譜的“園林師傅”,有一段時間里,他經常穿梭在不同小區進行花木日常養護指導,最多的時候,單單一個小區里,一次性就跑了十幾戶。吳利平常不太講話,只顧埋頭在工地現場工作,不僅很敬業,而且很專業,對相關園林項目的科學設計、樹種布局、綜合景觀營造和養護措施他都能夠立馬謙虛地提出自己頗有見解的優化方案,被園林專家們采納。同時,他也具有豐富的植物學、生態學和植物分類學知識,不僅認識許多園林常見樹種且對寧波稀有鄉土植物種類也頗有鉆研,就植物種類的分類、特性描述和開發利用及植物本身價值提出獨特的見解。有次去海曙區龍觀鄉考察基于生物多樣性的鄉村振興項目,他在五龍潭景區看到一棵桂花樹上掛的分類標簽寫成木犀科,他指出應該寫成木樨科木樨屬,認為木字旁的樨更嚴謹些,而這個犀通常指犀牛角,以免誤導游客,讓人不僅對他的學識和嚴謹深感佩服。
除此之外,吳利還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有一次,他帶領2名工人冒雨在費勁地種一棵石榴樹,有人問為什么不等天晴了再種?他說石榴樹是落葉小喬木,因其多數是實生苗,未進行斷根移植,因此須根少。四月中下旬至五月上旬又是其開花時節,水分和營養需求量比較大,與此同時水分流失和蒸發量大,剛栽種后短時間內很難達到吸收與蒸發相對平衡,故栽種時要修剪過多的枝葉,減少苗木自身不必要的水分蒸發,氣溫低而天陰時種植則利于苗木自身水分營養供給的快速恢復。還有一次在一個小區里,有一位居民指著她家的一棵羅漢松問,為什么別人家的羅漢松發了很多新芽,她家院子里的羅漢松不發芽?吳利馬上前往看了看這棵樹,說表層土覆蓋太厚導致平時澆水不能完全滲透到根部,建議挖去過厚的表層土,留10-15厘米厚表土,并用自來水以滴灌的方式放在樹根部位滲透一個晚上即可。同時,他還發現樹葉背面有一種蚧殼蟲,特意送去相關農藥,仔細告訴居民農藥的使用辦法。一段時間后,果然新芽已經長出來很多,居民對他的園林知識、工作責任心和敬業精神感到敬佩。
越是和吳利相處,越是能看到他身上有許多閃光點。他是一個感恩時代、敬畏自然、尊重科學、刻苦鉆研、學以致用、樸實無華、敬業愛崗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