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可之(寧波)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金融實驗室主任。他專注于認知智能解釋大語言模型的科研,帶領團隊將認知智能應用于數字經濟、工業技術、生物醫藥、教育等多個行業,取得的應用成果受到業界廣泛關注和認可。

2017年,畢業于美國布朗大學的王冠在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創辦了可之。2020年,王冠帶領團隊回國后落戶寧波,以其先進核心技術為國內教育、普惠金融等領域提供認知智能服務。
“認知智能是給巨大神經網絡灌輸海量的知識,讓人工智能具備邏輯,在絕大多數人類需要用腦力解決的問題上,他都可以做的比人水平更高、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規模更大。典型案例像日常作業的自動批改,像職業教育里面的培訓,像金融數字經濟領域里面的企業經營狀況診斷,像這些對精度有較高要求,而且數據還不能流出去的是可知擅長的。”
在認知智能領域,邏輯推理、自我解釋是公認的難題。而王冠率隊攻克了手寫圖文識別、邏輯推理、可解釋性等難題,完成了批改中高考理科大題這一公認“不可能完成的挑戰”,可之的認知智能產品正式應用在多個省市的中、高考閱卷工作中,支持多個學科、各類題型,圓滿完成了人工智能自動評分試點任務,提前十年實現了科技部規劃的我國22個人工智能核心目標之一,改寫了人工智能的歷史。目前,可之在該領域的技術成熟度與產業應用成果已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
“我們現在也正在為多個國內不同行業訓練他們自己能用的、本地即可部署的、能確保數據安全、又能顯著提升生產效率的大模型,那我們在這個民用端推出了職業教育考試和 K12的這樣的系列產品,有小可和小之系列。在數字經濟領域,我們是推出了微觀中觀宏觀經濟理解的大模型,并且現在已經跟包括中信證券、中國銀行等知名的國內龍頭機構在合作。”
王冠說,在數字經濟時代,誰掌握了最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誰就有了核心競爭力,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機遇,也是年輕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其實做科研很簡單,第一個是方向目標要清晰,我們要解決問題是明確的。第二個就是在有限的生產資料里面,在有限的時間里面,集中精力解決主要矛盾,把核心技術卡脖子的這個難點盡早突破。”